??“以盧浮宮的標準要求浦東美術館,一方面說明上海的市民是有藝術修養(yǎng)和國際眼界的;另一方面也是對上海展覽場館更高水平的要求和期待?!苯洜I畫廊的策展人傅先生告訴記者,業(yè)內曾流傳一個故事,一名國內年輕藝術家在上海舉辦個展之后,“回去就有了買房的首付”?!斑@說明上海市民的確具有藝術品的鑒賞能力和消費能力,這座城市的藝術氛圍和積淀越來越好,作為策展方和文藝場館,更應該拿出對標國際一流的心氣和志氣?!?/div>
??上海文化藝術氛圍的積淀,蔡國強是親歷者。1978年,他首次走出福建家鄉(xiāng),到上海觀看“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”展覽,第一次親眼看到西方藝術家的原作。“上海對年輕的我來說,就是接觸國際藝術的真實存在?!辈虈鴱娬f,“希望他們能堅持成為中國和世界的一個展示舞臺與交流窗口,與世界頂級美術館對話。”
??近年來,上海在國際藝術品交流交易方面頻頻“出招”。去年11月10日,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約,共同推進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,5件曾流落海外的進博會文物展品在上海順利完成銷售、清關、結算的全過程,被境內買家收藏。這項改革試點將歷時3年,上海是全國唯一承擔此項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的地區(qū)。
??在許多業(yè)內人士看來,上海正在對標紐約、巴黎、倫敦和巴塞爾,積極打造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。去年10月,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舉行。在全球范圍疫情陰霾猶在之時,上海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受影響較小,在鼓勵依法合規(guī)的線上交易的同時,加快吸引海外藝術機構、畫廊。僅參展海外畫廊數量大幅增長這一點,即可證城市吸引力。
??“頂級藝術品紛紛青睞上海,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作為文化‘碼頭’,對海內外優(yōu)秀文化越來越有吸引力,越來越多的名家、名作、名展來到上海‘??俊??!比ツ瓿晒εe辦愛德華·蒙克《吶喊》展的久事美術館,今年7月底將推出“愛即色彩——馬克·夏加爾展”。在美術館負責人看來,這種有深度、有影響力的中外文化交流,彰顯著城市軟實力:“這是以前所不能想象的,也是時代、城市賦予我們的底氣。”
責任編輯:楊博 沈彤
新聞熱線:021-61318509